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 更多
学部组织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2020年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第二任所长、有机化学家、中科院院士汪猷诞辰110周年。10月14日,上海有机所举办汪猷110周年诞辰纪念会,纪念和缅怀汪猷对科研创新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弘扬汪猷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上海有机所老领导、院士、现任所领导班子成员等200余人参加纪念会。会议由上海有机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胡金波主持。
会前,上海有机所制作《汪猷一百一十周年诞辰纪念册》和纪念视频《红旗下的追光者》,回顾汪猷的一生。会上,观看汪猷的纪念视频,领略汪猷追寻“科学之光、生命之光、理想之光”的心路历程。
胡金波表示,汪猷敢于挑战未知、勇攀科学高峰,在科研工作中展现出“对的不一定是对的,不对的一定是不对的”严谨工作作风,以及“严肃、严密、严格”的优良学风。汪猷一生践行对党的承诺,坚守科研一线普通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是上海有机所的宝贵财富,值得大家学习和传承。
在交流发言环节,中科院院士陆熙炎、陈庆云、林国强、马大为以及其他参会人员先后发言,讲述与汪猷一起难忘的记忆。
上海有机所所长唐勇表示,汪猷的精神和品格已成为研究所文化的重要部分。一是在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时,敢于承担,攻克科研难题,诠释“三敢”的精神;二是严谨治学,将科学家和研究所的责任和使命同国家需求联系在一起;三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对家人也严格要求。希望大家继续传承汪猷的精神,将其融入研究所的创新发展中。
胡金波在总结中表示,上海有机所的创立和发展,离不开汪猷等老一辈科学家爱党爱国、艰苦奋斗奠定的基础。希望大家牢记新时代科技报国为民的初心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的责任与使命,传承上海有机所老一辈科学家许身为国、永不言弃、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携手并肩、砥砺前行,汇聚推动研究所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进研究所“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汪猷,191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55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1988年当选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通讯院士。汪猷科研生涯建树颇丰,在甾体化学、抗生素化学、糖类、多肽、蛋白质、核酸化学和生物催化等领域均有贡献。他是“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两个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协作研究项目的主持人之一,长期领导组织天花粉蛋白结构的研究。
纪念会现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